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学习和掌握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一)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4-01-17 09:32:19 打印 字号: | |

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重要、最根本的是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

在一般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包括三个层次:一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即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分析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的一般规律而得出的理论观点,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三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及其基本原理分析具体问题而得出的具体结论。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主要是就前两个层次内容而言,当然也包括仍然有效的具体结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总钥匙”。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最基础、最实质、最根本、最具普遍指导意义的是它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就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一条主线,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实质和灵魂。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极其反对把自己学说的一些具体结论看作超历史的、绝对的东西,奉为“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作为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捍卫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对于如何科学理解、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他提出应当从世界观、方法论上进行把握。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恩格斯始终反对“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它,认为只要把它背得烂熟,就足以满足一切需要”。可以说,马克思、恩格斯一贯都主张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反对简单化、绝对化、教条化和公式化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积极主张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对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断解决实践所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这就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反复强调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真谛,这是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继承者,列宁高度肯定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普遍指导作用。他指出,“只有马克思的哲学唯物主义,才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如何摆脱一切被压迫阶级至今深受其害的精神奴役的出路”。列宁认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最宝贵的东西,就在于它的方法论意义。“只有不可救药的书呆子,才会单靠引证马克思关于另一历史时代的某一论述,来解决当前发生的独特而复杂的问题”。列宁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他强调,“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社会党人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在苏俄具体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列宁和他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与无产阶级革命和帝国主义的时代条件以及苏俄的国情实际相结合,科学解答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作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发生,可以在主客观条件具备的一国率先取得胜利的科学判断,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探索,创造了马克思主义新的理论形态,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列宁主义阶段。

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来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和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为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早在延安时期,1938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就指出,我们“不但应当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他们研究广泛的真实生活和革命经验所得出的关于一般规律的结论,而且应当学习他们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和方法”。1941年,在《改造我们的学习》这篇重要文献中,毛泽东同志指出,学习马克思主义有两种态度。一种是主观主义的态度,表现为“只知背诵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中的若干词句”;一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表现为“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主张全党反对第一种态度,坚持第二种态度。为此,毛泽东同志和中共中央号召全党“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共同语言和思想基础,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一定要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他说:“马克思主义有几门学问:马克思主义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阶级斗争学说,但基础的东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东西没有学通,我们就没有共同的语言,没有共同的方法。”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最重要的是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探索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制度条件、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创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这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留给全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强调:“主要的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要求人们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20世纪80年代末,在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面临重大危机的关头,邓小平同志深刻提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邓小平同志的深刻论述,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清醒认识,清楚告诉我们究竟应该如何来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样高度重视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陈云同志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强调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而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时代变化和我国发展的广度、深度,把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要求提到新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科学、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倡导全党努力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013年12月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都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运用,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不是背教条、背语录,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2015年1月23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2018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明:“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而不是要背诵和重复其具体结论和词句,更不能把马克思主义当成一成不变的教条。”正因为我们党采取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既坚决抵制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等否定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又不被针对具体情况、具体条件的个别词句、个别结论所束缚,反对主观唯心主义,重视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紧密结合新时代理论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抓住时代特征、定标历史方位、揭示主要矛盾、提升实践经验,努力实现“两个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党的百余年历史表明,我们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都是党领导人民创造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中国实践的结果。什么时候坚持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把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作为行动指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就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就能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反之,教条主义地照学、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具体结论,而不是学习和掌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就会给党带来巨大损失。


 
来源:红旗文稿
责任编辑:综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