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现存各类廊桥103座,其中木拱廊桥7座,位居全国前列,为不断加大古廊桥司法保护力度,让政和古廊桥文化在新时代司法实践中重新“活起来”,8月12日,政和法院法特派与有关乡镇、村志愿者组成的文旅保护志愿者服务队开启巡桥活动。
后山廊桥
第一站目的地为岭腰乡后山廊桥,该廊桥始建于明朝,清朝嘉庆1799年重建,2001年重修,已有210余年历史,桥上的每一块木头都展现着古人精湛的造桥工艺。法特派及志愿者认真查看了廊桥上的监控设施运行以及消防设备配备情况,询问廊桥日常管理事项,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专业的法律意见。
洋后廊桥
一行人第二站来到外屯乡洋后廊桥。此廊桥始建年代不详,但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至今已逾170余年。活动当天,恰逢当地民俗节日,吸引周边大量群众来到廊桥进行走桥祈福,桥上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志愿者们趁此向群众发放廊桥保护宣传册,介绍保护廊桥等文化遗产的相关法律法规,以提高群众保护廊桥意识。
两座木拱廊桥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预备名单,它们既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也是古代桥梁史重要的成就,兼具多种价值。下一步,政和法院将廊桥巡护工作作为常态化机制,开展定期巡视巡查,当好廊桥的“守桥人”,助力廊桥保护,传承历史文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