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我为群众办实事|注意了!政和法院这30项措施便民又利民
分享到:
  发布时间:2021-06-17 11:13:52 打印 字号: | |

自开展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以来,政和县人民法院积极将教育整顿工作成效转化为工作成果,不忘群众“急难愁盼”,推出30项便民利民举措,集中精力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

1.高效率立案

坚持“马上就办”,严格落实立案登记制度,立案申请符合规定的,马上立案,绝不拖延立案,对提交诉讼材料不齐全的,马上答复,一次性告知需补正的材料。

2.窗口集中办

设立6个立案窗口,采取“柜台式”办公,更便于为当事人提供诉讼服务。

3.完备便民设施

配置智能导诉一体机、智慧法院诉讼自助终端等智能设备。配齐便民雨伞、饮水机、充电器等设施,设立专门的书写区域,为老年人提供老花镜等,让人民群众感受一站式、集约化的司法服务。

4.线上司法服务“不打烊”

完善“1+N”立案解纷新模式,推广“移动微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福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线上程序,当事人随时随地可通过手机端享受立案、调解、法规查询等诉讼服务,切实做到“让数据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

5.12368诉讼热线

12368诉讼服务热线,配备1名坐席专员,为来电群众提供案件查询、诉讼流程咨询、协助联系案件承办人等基本服务,满足群众实时、远程、便捷获取司法信息的需求。

6.跨域立案实现异地受理

在诉讼服务中心设立跨域立案服务窗口,当事人和律师可以在诉讼服务中心跨域立案窗口向全国任何一家法院提交跨域立案材料,切实减轻当事人诉累。

7.上门提供司法服务

针对行动不便或年事已高的当事人,由立案庭派出干警上门办理立案手续,承办法官上门开展调解工作,当事人足不出户也能享受司法服务。

8.诉讼费缴纳便捷

便捷诉讼费用交纳方式,开通POS机、微信、支付宝等缴费渠道。

9.及时办理退费

诉讼费用退费遵循“一次、全案、全额”的标准,即当事人因退费问题办理手续,原则上一次性办理,符合退费条件的案件必须全部退还,应当退还给当事人的全部金额必须足额退还。

10.线上+线下高效调解

设立白茶调解室、在线调解室,完善“线上+线下”调解机制,成立“特邀调解员工作室”,开展线下调解。运用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在遵循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下,为当事人提供线上调解服务,将“面对面”司法与“网对网”服务深度融合。

11.构建多元解纷机制

完善“诉调对接中心”“诉非联动中心”“金融纠纷调解中心”机制建设,在11个社区、村设立“诉源治理工作室”,联合县人社局、司法局、公安交警、村居等多方力量,促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

12.繁简分流提高司法效能

完善案件繁简分流程序,积极推行案件繁简分流、轻重分离、快慢分道,繁案精审、简案快审,提高司法效率,力促案结事了,减少当事人诉讼时间成本。

13.司法救助关爱困难当事人

依法及时采取措施帮助为困难当事人,开通绿色通道,在及时立案的同时,做好诉讼费缓减免工作。针对处于执行阶段困难当事人,启动“执行+保险”的形式开展司法救助,让人民更有安全感和获得感。

14.集约送达便捷又高效

采用社会化外包服务模式,建立起集约送达、智能送达、全程记录的一体化司法送达服务体系,除刑事案件外,其他诉讼案件及部分执行案件均首选集约送达方式进行送达,为当事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精准的电子送达,网络公告、送达,邮递送达等服务。

15.解决诉讼参与人开庭冲突问题

为解决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开庭冲突问题,落实司法为民理念,向上级法院提出新增新法标办公系统律师参与庭审排期冲突提示功能的建议,各审判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在征求各方诉讼参与人的意见后,及时协调安排开庭时间,有效化解排期冲突。

16.提供专门笔录指纹印台

采购一批笔录指纹专用印台,从细微处见真心,解决捺印不清晰、不完整,印渍难清洗、印油渗漏等问题,提升当事人在诉讼过程中捺印的体验。

17.规范信访接待

落实领导每日带班和干警每日值班制度,规范来访接待流程,畅通信访渠道,切实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群众来信来访一律登记、归口管理、统一督办、跟踪问效、析因追责。

18.法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挂牌成立少年法庭,强化未成年人司法权益保护及预防犯罪工作,强调把司法、宣传、预防、教育相结合,到中小学开展法治课堂,普及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知识,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天空。

19.“家门口”的审判

推进巡回审判常态化,把巡回审判作为司法便民的新窗口,刑事、民事、生态案件就地开庭,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积极推动平安和谐社会建设。

20.善意文明执行

践行善意执行、文明执行理念,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精准、审慎采取曝光、查封、限制高消费、司法拘留等强制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被执行人权益影响,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21. 案款管理规范化

严格落实“一案一账号”,加强执行案款管理规范化,确保执行案款有效监督、及时发放。

22.强化民生保障

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追索劳动报酬、赡养费、抚养费等涉民生案件为重点,对涉民生案件快立、快审、快执,开展涉民生案件专项执行行动。

23.创立“庭前家访”机制

坚持婚姻家庭案件庭前“上门访”,涉及子女抚养问题必“到家访”,依法调处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最大限度保障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4.妥善审理涉企案件

建立涉民营企业绿色通道,依法保障企业立案、诉讼、执行等权利。完善“3+4+5”法企联动机制,落实院领导带队走访调研活动,主动靠前服务,解决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难题。

25.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依托“金融纠纷调解中心”“诉源治理工作室”和驻同心经济开发区、电商园、白茶城法官工作室,拓宽涉企纠纷解决渠道,降低企业风险。深化“债务清理、淘宝拍卖、产权分立、托底收购”执行四步走模式,助推县域危困企业恢复经济活力。

26.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111”法官工作室,积极参与“无讼”村建设,践行“诉求要理、困难要帮、服务要好”理念,为政和县山区人民提供网格化司法服务,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建设,助推乡村振兴。

27.开展“法院开放日”活动

主动“打开大门”,让社会各界走进法院,了解法院审判执行工作,“零距离”感受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满足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28.千警进万家

结合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国家安全日、国际儿童节、国际禁毒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节点,以宣传民法典、扫黑除恶、禁毒、防电诈等法律法规为重点,开展“千警进万家”活动,推进 “法律六进”,营造全民学法知法、尊法守法氛围。

29.法律宣讲团“点餐式”普法

法律宣讲团开展“点餐式”普法,根据各个单位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对机关单位干部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普法课程“餐单”进行优化升级,让普法更加符合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

30.开展志愿活动

落实“党建联乡村”“党建联社区”机制,青年志愿干警深入挂点社区和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平安三率”宣传,通过走访摸实情、解难题、办实事,积极参与平安政和法治政和建设。


 

 
责任编辑:综合办